可拆卸模块探索售房中心建筑的再生之道!
来源:河南新思维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
| 更新时间:2021/4/21 15:58:05
· 集装箱售楼部 ·
缘起
理性消费盛行下,传统地产重金打造的豪华售楼处日渐式微。地产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的售楼处正在走向两个极端:永久售楼处越做越好,临时售楼处越做越快。永久售楼处强调所见即所得,呈现未来生活场景,力求建筑精致,空间宜人,环境优美。临时售楼处,尽可能缩短建造周期,减少投入成本,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大多采用集装箱拼装。
本案基于当下趋势对临时可拆建售楼处探索和实践。
场所
项目在苏州浒墅关京杭运河旁的一片平坦草地。东侧建筑低矮,是民国建筑改造后的蚕里文创园。西侧直面大运河,视野开阔。南北为草地,自然散落几棵树。大运河上的步行双桥,民国的房子,草地,树这些建筑和自然景观成为重要的空间节点,形成特有的场所记忆。
模数
取4.2m的方格网为模数,每个模块单独面积17.6㎡,可满足办公卫生间等基本空间。四个模块拼合形成8m*8m的大空间为沙盘展示。洽谈区作为最大功能空间面积需9个模块。为保证每根横纵梁高度一致,建筑高度采用4.2m。每个平面网格变成一个个立体模块。每个模块被拆解成三类构件:结构构件(梁和柱)、 维护构件(门、窗、外墙板)、底板和屋顶。所有梁柱交接均采用铆接,便于拆卸安装。景观场地和装置布置延续建筑4.2m*4.2m模数,与建筑立面和平面统一。
渗透
基地内有一棵树,售楼处采用L形朝向树打开,与两个样板间围合出院落,院与树成为建筑视觉中心,整个参观动线围绕院子展开。洽谈区作为动线终点面向大运河展开。洽谈区共九个模块,朝向河面推出一个模块,面向运河形成一个凸出的三面临空盒子作为茶室。抽离的盒子在洽谈区中心留下一个庭院,洽谈区围绕庭院形成内外被自然包裹的流动空间。模型区与洽谈区间增加庭院从而保证所有模块都能直面景观,实现内外相互渗透。
模糊
建筑在空间、光线、透明度间建立一种微妙的关系,让人、建筑、活动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丰富的背景。建筑和景观共用一套网格体系,渐变的景观方格作为第三重的空间过渡,弱化灰空间和基地间的联系。模糊内外的边界,边界的模糊实现空间交融。游走在内外之间,得到不同空间感受。
透明
柯林罗把透明性分为物理的透明和现象学的透明。底层架空的盒子、透明的维护结构,纤细的白色柱子是物理透明。建筑在场地中,以盒子体量呈现,保持一种临近“无”的状态,展示空间外环绕灰空间的廊架,在建筑与环境间形成一层过渡 ,无限延展直至虚空,一方面建筑内部具有溢出建筑边界的迹象,另一方面,建筑外部的自然通过玻璃墙渗透成为内部空间的一部分,建筑被视作水平向内与外之间相互透叠的部分。底层架空的盒子可以看做天地之间的空间,两个中庭看做大地向天空延伸,建筑主体又被视为垂直向大地与天空相互透叠的部分,建筑在空间上实现现象学透明。
透明性不仅是空间上的,也是体验上的,作为展览建筑,没有单一动线设定,在不同位置可随意穿梭内外之间。可以自由通过在建筑中游走、触摸或建立身体上的联系来感知建筑组织方式,实现体验上的透明性。
建造
设计思考跨越框架结构体内部力学问题,直接关注结构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空间组合。以空间结构体的思考方式,同一框架体因为空间属性变化生成多种不同空间形式,因此建筑最终呈现的建造逻辑是不同的单元框架体组合拼接。室内中庭立柱从内部暴露结构体单元的框架,重复出现且结构均匀的构件,揭示整体和单元关系。单元框架体特性由此显现,可分解、重组、反复利用、便于运输。
再生
1. 环境的再生
建筑所在地本是再生之地。通过改造整饬后形成汇聚城市活力的文创中心。通过建筑改造和空间重塑,场所获得新生命,场地活力再次激发。
2. 建筑的再生
建筑从设计之初便被赋予装配和可拆卸特性,建筑拥有了生命。流动的液态金属与流动的空间对比是再生最 好的注解。空间流动,可适应不同场地,形态透明,可与各种不同环境融合。
设计图纸
△一层平面图
△二层平面图
△立面图
△立面图
△节点详图
△节点详图
项目信息
项目名称:自在春晓
项目位置:苏州虎丘区浒墅关
业主单位:金地集团
建筑面积:350m²